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散文技巧 > 正文

夏秋季节的蛐蛐(散文)

来源: 中北文学城 时间:2021-07-03

夏秋季节的蛐蛐(散文)

蛐蛐儿是平原上人们的叫法,用东北的话说就是小名,它的学名叫蟋蟀。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叫促织。

蛐蛐儿,不是一种益虫,而是一种害虫。它吃植物的根、茎和种子,对农业有害处。可是蛐蛐却没有引起人们的嫉恨,相反,人们倒是觉得它挺好玩的。尤其是小孩儿对蛐蛐儿非常有兴趣,有的爱捉来养着,有的爱斗蛐蛐儿以取乐。据说在一些地方斗蛐蛐儿还成了一种公开的社会性的活动,搞得很有规模,类似钓鱼比赛,象棋比赛等活动,很为人们所关注。蛐蛐儿的身价当然也因此大涨, 据说一只好的大的蛐蛐的价格高的令人难以置信。

我没有养过蛐蛐儿,也没有斗过蛐蛐儿,但我小时候比较喜欢蛐蛐儿,当然那时还不知道它是害虫,即使知道它是害虫,小孩子们也往往凭他们的直观来判断事物,至于它是否吃了庄稼的根、茎和种子,又关小孩儿什么事呢。我喜欢蛐蛐儿,主要是因为它爱叫的缘故。

蛐蛐儿是一种手指肚大小的黑色动物,其实它的面目是非常难看的,一点也不乖巧,一点也不玲珑,像一个眦牙裂嘴的怪物,真要是放大了看,简直跟凶神恶煞差不多。记得还是六七岁时,我曾和小伙伴儿一起在自家的土豆地里抓到一只蛐蛐儿,当我拿在手中仔细看了一下,觉得挺吓人的,便顺手甩掉了,从那以后,我再也没有捉起过蛐蛐儿。

对蛐蛐儿的喜欢更上一层,是上了初中后,初中的语文课本有一篇鲁迅的散文,题目是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,那篇文章是鲁迅写自己小时候家中的那个被其称为乐园的“百草园”,写自己在“百草园”中获得的无限的乐趣,其中写到“油蛉在这里低唱,蟋蟀在这里弹琴……”老师告诉我们,这蟋蟀就是咱们家乡的蛐蛐儿。我们顿时兴奋起来了,原来鲁迅家乡也有和我们这里一样的蛐蛐儿。同时,对鲁迅把蛐蛐儿的鸣叫比作“弹琴”,也觉得很是贴切很是生动。从那时候起,不仅对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很是景仰钦佩,也对那会“弹琴”的蛐蛐儿亲近了几分。

我在故乡东北平原生活了18个年头,蛐蛐儿始终用它那美妙的琴声陪伴着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。蛐蛐儿是平原上夏天和秋天昆虫大合唱中的一个重要角色。平原的夏天,简直是一个音乐大舞台,尤其是到了雨后的夜晚,吃饱了喝足了的各种有鸣叫功能的昆虫,纷纷登台,引吭高歌,它们当中有蝼蛄、青蛙、蝈蝈、草乖子等,当然更少不了蛐蛐儿,它们的叫声高低有致,长短不一,快慢搭配。其中蛐蛐儿的叫声具有自己的特点,那蛐儿-蛐儿-蛐儿的声音,非常清晰脆快,节奏感强,不闹不噪,令人听来如同一种音乐般的享受。鲁迅先生用“弹琴”来形容,实在是太精妙绝伦了。我所以喜欢蛐蛐儿的叫声,并且对鲁迅的描写如此赞成,并不完全是因为鲁迅是名人而趋炎附势,而是我对蛐蛐儿的叫声有着深切的体会。

我在东北平原生活了18个年头,其中从记事起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小学和中学读书,也有一小部分时间是参加农村生产队的集体劳动,无论是什么情况下,每当夏天和秋天的晚上躺在家中的土炕上,担着一天的疲劳准备入睡时,蛐蛐儿的叫声便非常清晰地传到耳旁。夏天和秋天的晚上,田野里鸣叫的昆虫种类很多,可那大都是在庄稼地里,池塘里叫,人们睡在屋里虽然也能听到,但不那么清楚,隐隐约约。只有蛐蛐儿,每每登堂入室,藏在人们住屋的墙根下,水缸旁,柴堆里,因而叫起来,如在枕旁,听的分外清晰。但是,由于它的叫声非常短促,又非常柔和,真的如同什么人在用三弦琴弹奏着一支动人的小曲儿。我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是伴着它的优美的琴声进入梦乡的。

我16岁时,读完初中回乡劳动,那个秋天,是我终生难忘的。我虽生在农村长在农村,没少参加农村的各种劳动,但真正做为一个正式农民参加到农业生产劳动中去,还是头一回。“三春不如一秋忙”,我投入到繁重的秋收劳动中,几天下来,腰酸腿疼,四肢无力,饭吃不下,觉睡不着,大有从精神到肉体全面崩溃的感觉。那些天,每天躺在炕上,半夜也睡不着觉,月朗星稀,夜深人静,万籁俱寂,只有蛐蛐儿在不停地鸣唱着,此时,那“琴音”使我减轻了许多疲劳和痛苦,我常常是听着它的鸣唱进入了梦乡。那个秋收结束了,我终于成为了人民公社一个合格的社员。那些日子里,蛐蛐儿的“琴音”,给了我很大的舒缓和安慰。

武汉较好的癫痫医院
昆明治疗癫痫病的医院
癫痫能手术治疗吗

相关美文阅读:

热门栏目